从企业风控管理的角度,捋一捋老干妈广告乌龙案

近日,拥有强大法务团队的腾讯,与以产销辣椒酱闻名的老干妈闹出了广告合同履行纠纷,一时间网络上各种评论纷纷扬扬莫衷一是,其中不乏各路法律人士提出的建立在企业风险控制角度的改进意见,本所应华斧律师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企业风控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假定已披露案情皆为事实,谈一谈对本案的几点看法。
作者:应华斧
2020-09-22 10:40:47

近日,拥有强大法务团队的腾讯,与以产销辣椒酱闻名的老干妈闹出了广告合同履行纠纷,一时间网络上各种评论纷纷扬扬莫衷一是,其中不乏各路法律人士提出的建立在企业风险控制角度的改进意见,总结下来主要有两大类:

1.  法务应通过专业手段,比如尽职调查弄清公章的真假;

2.  应坚持“先款后货”。

本所应华斧律师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企业风控管理人员的角度出发,假定已披露案情皆为事实,谈一谈对本案的几点看法。

一、能否对合同相对方公章的真实性进行确认?

从结论上讲,可操作性很低。

通常就合同审核这项日常业务中,法务对合同审核的所有步骤原则上都发生在盖章前,除非业务部门特别要求,法务审查不会包括对相对方公章确认。

另外,广告合同对于腾讯广告部门而言是常规业务,而对老干妈而言是非常规业务,双方在订立合同时较大可能采用了腾讯提供的特定业务格式合同,此时,若老干妈没有提出特别的修改意见或增加特别条款的要求,甚至很可能可以不通过法务审查直接走盖章流程。

从具体业务担当部门的职责看,一般对于涉及大金额交易的客户,为设定一定的信用额度(先款后货),在与交易相对方的初步洽谈阶段会进行背景调查,但此类调查一般只针对公司本身,而不会也无法对合同订立时所盖公章的真实性进行确认。

实务中,有能力对经手文件的公章真实性直接进行鉴定的单位,也只有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拥有精密印鉴鉴定系统的各商业银行网点。而此案件中三位假冒老干妈员工的涉案人员的行事逻辑牵强、不合常理,为了据说折现仅千百元的游戏权限,不惜做出一系列繁复的欺诈行为,仅就广告业务而言,实务中发生的可能性极低,故从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一般公司没必要引入此类系统。


二、能否向相对方要求“先款后货”?

现实中绝大多数交易都是买方市场,作为卖方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与竞争同等条件下很可能会失去客户。

给予通过资信调查,给予交易方一定额度的信用额度,是很多企业为推进业务而制度化常态化的交易习惯,尤其对于老干妈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此次腾讯给予的信用额度很难说是有悖常理。

甚至很多交易中买方往往还会要求先进行交易,再根据交易实际情况订立合同,以便于一次性结算、支付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交易返点,以避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合同进行修改的繁琐手续。

总之,“先款后货”毫无疑问值得提倡,但在当前国内商业环境下无法强求,只能从兼顾效率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上酌情适用。


三、笔者的建议:

1. 企业整体应重视对法务等风控专业岗位以外的一线业务担当员工进行与相应的法律合规、风险控制实务培训,以求在日常合同洽谈、交涉、签订过程中达到多部门、多维度、多视角的立体化的风险判断模式,而非仅由法务部门一家考虑、判断。第一线业务人员往往能从业务的蛛丝马迹中感觉到异常或风险,如果能第一时间与风控专业部门进行,极大地提高风控效率。

2. 为达成上面一点,法务等风控部门平时在处理纠纷解决、合同审核等常规业务之余,应经常性主动提议、推进对业务部门的法律合规、风险控制实务培训,结合分析同行同业态企业的案例,从实操层面入手,加强互动交流,把业务部门发展成开展风控管理的有力队友。如果法务部门业务繁忙没有余地,也可聘请外部律师等外部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根据笔者的经验,业务部门对这类的培训还是很有兴趣和热情的,相应的效果也会很明显。

总之,企业内部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各岗位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形成多维度的立体风控系统,才是此类非常规风险的有效防范方法。

相关资讯